2016年11月17日 星期四

平原沮洳高岸崩,徒杠墊沒人不行。

閩南台語的捉迷藏與潛水,台灣優勢腔叫「bih-sio-tshue7」,「tshang3-tsui2-bi7」有好幾個字可以探討。另外,其他不常見的說法有「tiam3-tsui2-bi7」的tiam字,也可以發揮很多。

揣 ㄔㄨ ㄞˇ,《說文》量也,度高曰揣。後延伸有「猜度」之意。中古漢音:tshui2, tsui2, tsui3,tshuan3, tshuan2, suan7,tuan5 -ui, -an 韻,-ui 可以變ue韻。音可以通,但義卻不通,「度量,猜度」,跟「尋,找,查,求,索,覓」意思不合,「找」,近代用法「找尋」,「找錢」,這個是「划」的異體。「查」字=槎,水中浮木。應該是「察」的假借字。「尋」sim5(文),siam5(),兩臂之長為尋,為度量單位,《說文》繹理也。後引伸為「找,求」,「求」kiu5, ku5,「索」,sok,soh,soo3,「覓」,bik8後四者,音都不合。剩下只有「察」字,比較有可能,tshat, tse3->tsh(u)e7。以音找字,有「揣」,「察」,但都不甚理想,「尋」字音為sim5,說文: 从工从口从又从寸。工、口,亂也。又(叉)、寸,分理之,音「彡」。原始的字還有左「彡」邊,為音符,發 sam, siam。故「尋」發 siam5音。但是後來省「彡」,成為現在的「尋」,那就從「工」,「口」,「又」「寸」四個字來找音符,其中「又」,本為「叉」形,故可發tsha()tshe()音。因此,教育部建議用字,苦心造詣找到的「揣」字,反而不如真正代表「找尋」的「尋」字。

bih 1ㄇㄧㄝˋ《說文解字·見部》:「覕,蔽不相見也。2ㄆㄧㄝ迅速的看一眼。《莊子·徐无鬼》:「是以一人之斷制利天下,譬之猶一覕也 。」此處莊子寫白字,應該為「」。此為會意字,從目從蔽(敝),pe3, pe7 其促音為piat->phiat 等於「撇」字義,書法向左斜下的一筆曰「撇」,有「,丟棄」,「,擦拭,飄過」的意思。台語說「衫合(a7)褲phiat phiat leh,這爾垃圾(儖儳)la5-sam5」,這字phiat有「撇」義,但是,應該寫「」字,這兩個字古音相同,可能同義互訓,音也互相假借。故「拂」除了有「弗」音huthui外,還有phit集韻」普(phoo2)(bit8)切,讀與匹近(phit4)泊,風動貌。台語有句話叫「phiau-phiat:教育部寫「飄撇」,就上面所言,「拂phit」,「泊phik」都有可能是「phiau-phiat」的「phiat」字,但「泊」字當動詞,為「止」,「飄泊」,四處流浪的意思,似乎不妥,如果是「飄拂」,意思就比較接近「風動」的形容詞,寓意「神采,飛揚跋扈的意氣風發,瀟灑自恣的神情」。許成章先生擬字「飄翩」,「翩」,「疾飛貌,亦言「搖曳飄忽,風流瀟灑」故此字亦通。李白春日行仙人飄翩下雲軿。是謂也。「翩」,中古漢音,phian,其促音為phiat 故「飄翩」的擬字,是合情合理的!

飄撇:瀟灑、帥氣,多半用指年輕男性帥氣灑脫。例:彼个少年的看起來誠飄撇。Hit ê siàu-liân--ê khuànn--khí-lâi tsiânn phiau-phiat. (那個年輕人看起來很瀟灑。) 

有點扯遠了,再回到「」字,這個字形符為「見」,聲符兼形符為「必」,此字的諧音字如「宓」,「密」「毖」等字都有「藏,深」的意涵。但是單「必」字,古意為「分極,標竿」已經不用,現今只剩下「必須,一定」的意思,所以這個字有點尷尬。「覕」本來是,不相見(形聲字),現在反而很輕易的被看成會意字「一定要相見」。而此字亦為罕見字。中文的藏字,尚有其它如「蔽,匿」,前者「蔽」就是「必」的同音假借字,「蔽」有「遮,掩,屏,斷,藏」的意思,其音pik有一定機會變音為bih。「匿」,亡也,微也。中文有「藏匿」一詞,兩者同義複合詞。「匿」,lik, nikl,n 聲母,要變成b聲母也不是不可以,n->m->b。「微」字,《說文》隱行也。中文中的「微服出行」中的「微」字是也,中古漢音,[bibi5],促音「bih」,故「覕」為古字,「微,蔽,匿」通今義,就看如何取捨了!

中文捉迷藏,還有一個字「tiam3」,遍查線頂字典有
tiam3-bi7-niau」,「tiam3-moo-niau」,「tiam3-niau」,以此相近的詞還有兩個一個是潛水的「tiam3-bi7-tsun5船」「tiam3-tsui2-tsun5船」,「tiam3-tsui2-bi7」,一個是井底之蛙的「tiam3-khang(kha)-kue)」。

關於躲藏,台語講「tshang3」,陰陽轉化,就成了tshan3,合口閉口之差就成了tsham3,「潛」的中古漢音為tsiam5, tsiam7,有一定機會轉成tiam3。所以藏,潛互為演化近義字,說文:涉水也。一曰藏也。tshang3-tsui2-bi7」,可以是「藏水沒」,也可以是「潛水沒」,「tiam3-tsui2-tsun5」宜寫成「潛水船」。而井底之蛙的tiam3,則應該寫成另外一個字「」,tip8音,但是它另外一個諧音字「墊」音為tiam3,「」字當動詞是「下,沉」的意思,故「蟄」也可以唸成tiam3,「tiam3-khang-ku(e)」,可以寫成「蟄孔龜(蛙)」。這個「沉」,也是近義字,音tim5。「潛,沉,墊」都可能唸成tiam3,都有下沉,之意,「潛,沉」另有淹沒之意。墊跟沒複合使用也有沉沒的意思。「tiam3-bi7
可以擬字為「沉沒」,「潛沒」,「墊沒」,以現代語境來說,以「潛沒」最為合理。「墊沒」一詞可以找到,孫承恩,苦雨一詩。

七月八月雨浸霪,黯黯經旬愁太陰。
今朝忽然雨如,烈風冥冥翻屋瓦。

巨靈倒捲天河,狂風疾奔橫四野。
洪濤崔嵬如山立,陂塘溪湖水皆溢。

舟航高拂屋簷過,魚鼈低從籬罅入。
平原沮洳高岸,徒杠人不

上田下田莽為浸,何論町畦并溝
是時田禾方吐,根株飄蕩沉泥沙。

不見黃雲揺稏,但見白浪喧群蛙。
老翁晝哭夜嘆息,婦女稚子無人色。

不愁朝夕救死,秖恐官司租賦迫。
租賦迫奈何,空將鞭朴催。

須蠲除活百姓,日望天邊恩詔來。

題外話:另外一個「tiam3音」,在………(地方),教育部擬成「踮」字,而這個字的釋義卻是抬起腳跟而腳尖著地,所以是一個借音字,不如採用「」字,該字有「立」又有「停」之意,合乎台語「tiam3」的意旨,中古音,tam3,很容易可以轉化成tiam3.

bi7一字,可以為「」,南朝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自新》:「處即刺殺虎,又入水擊蛟,蛟或浮或沒,行數十里,處與之俱。」此處的「沒」是「沒入水中」,等同潛水的意思。也可以是「」,《文選·賈誼·弔屈原文》:「襲九淵之神龍兮,沕深潛以自珍。」

教育部字典擬字為「沫」,hue7灑面,音義皆不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