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9月16日 星期五

出死線,1-2節次數
1-2 Chng-gōa m̄-sī chhân chiū-sī hn̂g, sī chit-chng ê lâng teh keng-êng. *** * * * Chng-lāi ū chi̍t-ê lú-chú, miâ-kiò Chì-khîn, ki-kut tàu-tah, kha-chhiú bín-chia̍t. Hit-nî 16 hòe (1887 nî), pē-bó iáu tī-teh, sió-tī chi̍t-ê. Lāu-pē Khó͘ Tek sī tōa choh-sit-ka, gû kah chhia, ta̍k-hāng ū. Lāu-bú sit-bêng, sió-tī sè-hàn, lóng-sī Chì-khîn teh chò lāu-pē ê pang-chān. Sui-sī iù-chíⁿ; iáu-kú chò-kang khîn-khîn, kha-chhiú mé-lia̍h. Móe-pái lo̍h-hn̂g siah chià-bóe, iâⁿ-kòe lâm-chú to-to; nā chiūⁿ-soaⁿ chhoah han-chî, iā-sī sèng-kòe hū-lú chē-chē. Tāi-ke óa-óa-kiò. Chì-khîn sī hàu-sūn pē-bó ê lâng, thàu-chá khí-lâi, nā m̄-sī chiūⁿ-soaⁿ pang-chān lāu-pē keng-lông piān-sī khan in 4, 5 chiah gû-káng khì chhī, ta̍k-ji̍t sī án-ni

庄外m̄ ()是田就是園,是這庄ê()人teh()經營。 庄內有一個女子,名叫至勤,枝骨tàu-tah(鬥搭),腳手敏捷。Hit()年16歲(1887 年),父母iáu(猶) tī-teh(在咧),小弟一個,老父許德是大做穡家,牛 kah(佮,合,共) 車,逐項有。老母失明,小弟細漢,攏是至勤 teh ()做老父ê(ㄟ,的) 幫贊。雖是幼chíⁿ(稚,仔,紫,iáu-kú(猶故) 做工勤勤,腳手mé-lia̍h(敏捷)。每擺()落園削蔗尾,贏過男子多多;若上山chhoah()蕃薯,也是勝過婦女濟濟。逐家óa-óa(哇哇)叫。至勤是孝順父母ê(的)人,透早起來,若m̄() 是上山幫贊老父耕農便是牽in(𪜶,怹) 四、五隻牛káng(犅 ㄍㄤ)去飼,逐日是án-ni(云爾,焉爾,許成章)。
  1. 【鬥搭】tàu-tah :說話有組織有條理。其他可能用字,「到達,王康旻」,「到著,許成章,(上不著天,下不著地)」,「到貼」』,等同中文的「到位」意思。其他語意還有,勻襯 / 投緣 / 協調 / 相稱 / 配合 / 貼切 / 意氣相投 / 搭配 / 搭調 / 搭擋 / 搭檔 等等。
  2. tī-teh(在咧):ti7 = 在 ,teh,或是leh,可能是後綴詞,用擬音字「咧」代用。 「在」,釋義:存、存活。如:「健在」、「精神永在」。《論語·學而》:「父在,觀其志;父沒,觀其行。」,對照上條「父母iau2 ti7-teh」,對應的「ti7」字,就是「在」字。
  3. chí(稚,子,仔,紫):教羅拼音tsi2, 台語有 「tsi2薑」一詞,嫩薑色紫,故可以有[紫薑],而「子」或「仔」,有小的意思,「稚」有幼的意思,五者都是選用字,其中又以「稚」最合義。 「茈薑」一詞,見於史記,《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茈薑蘘荷。《註》茈薑,茈上齊也,薑之息生者,連其株本則紫色也。「茈」也是教育部的建議用字。「茈」「紫」可能互為通假。
  4. 腳手mé-lia̍h(敏捷):跟上面的 腳手bin2-tsiat8,互為對照,一個白音,一個文音,兩個用字理當相同,是「敏捷」二字。 (陳冠學:勉力)
  5. 「擺」:phai2的借音字,正字是「」字,台語的「phai2」,有時講「kai2」,兩音的用詞是相同的,譬如,這pai2=這kai2, 一pai2=一kai2, 每pai2=每kai2 以此類推,「回」hue5,屬於十灰韻部,韻母為-ue, -e, -ai, 吟詩時常押-ai 韻,故古音是-ai韻。日語的「回」音讀為:かい(kai), え (e),呼應,「回」字古聲母為k-,韻母為-ai,而ph-聲母應為音變的結果。(參考陳冠學高階標準台語字典)
  6. 礤床兒: 礤ㄘㄚ ˇ: 一種把蔬果刮刨成絲的廚房器具。在木板或塑膠板等中間釘嵌一塊金屬片,片上製成許多小窟窿,使翹起的鱗狀邊緣成為薄刃片。tshuah蕃薯,是tshuah番薯簽tshiam(「纖」義)。礤,本是名詞,在此當動詞用。
  7. 「kah」:連接詞,等同「和」字,「和」字可能是「合」字的通假,「」的白音有「kah」,請參看之前網誌。教典採用異體字「ㄍㄜ ˊ」,民間戲本採「」字。
  8. 「iáu-kú」:「依舊」(王康旻)或者「猶舊」。 或者「猶故自」,省詞「猶故」。釋義:尚自、還是。元·關漢卿《拜月亭·第四折》:「妹子阿!你好不知福,猶古自不滿意沙!我可怎生過呵是也。」元·喬吉《兩世姻緣·第二折》:「猶古自身心不定,倚遍危樓,望不見長安帝京。」也作「由古自」、「猶兀自」。
  9. 「in」 : 「伊」的所有格或複數,「伊」為第三人稱代名詞,當複數時是,「伊等」的合音,當所有格,等同「伊的」連詞。教育部建議用字「𪜶 人+因」的造字。中文字有通假的慣例,與其使用打不出字的「人+因」,不如用借音字「殷」!這是我的看法,「in」的常用同音字,有「因」,「殷」,「姻」,「恩」,其中以「殷」字,最不會混淆。另有人建議用「ㄊㄢ 」只能訓讀為「in」!中文義是,第三人稱代詞的尊稱。
  10. 以下純疑!可以省略不看! 『 óa-óa(倚倚)叫(kio3,王康旻):這句語意不清,kio3 這音,只有「叫」字,若是,前面的oa2-oa2只能是狀聲詞,「哇哇」,如此一來,上下文意就更不清楚了,oa2-oa2 也只有一個詞,「倚倚」,還好,王康旻先生的字典有收錄「kio3」一詞,是「做」。這個「kio3」翻作「做」,是由台語,kio3-si7「做是」,「以為是」來的。』
  11. 牛káng( ㄍㄤ ):公牛。明.李時珍.本草綱目.卷五十.獸部.牛:「釋名:牛之牡者曰牯、曰特、曰犅。」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