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5月7日 星期二

唱喏

前言:

陈传笔在閩人閩語社團鋪文:「拜拜 過後,要燒金紙之前,家母說先 「唱hiā」才燒。諸位有沒有聽過?本字是什麼?
經由Bunapi Hokto 提供兩個資料,使的輪廓更為清晰!
  1. 百科全書紀錄: 揖墓粿 ,唱喏。
  2. 客語說法:唱喏
這裡有一個接近音的文字是「唱喏」,要解說這辭之前,先要來說唱作「揖墓粿」的閩南民俗,以及「」字義,然後接到「唱喏」來說明!

【台語世界/錄音】ioh墓粿

  1. 培墓ê順序是代先kā墓草khau掉,整理墓龜、piànn掃墓埕。Suà--落-來就是排牲醴、拜祖先,hōo祖先食一頓tshenn-tshau。等一睏久,祖先大概食飽--ah,主人家就放炮收牲醴,準備beh打道回府(tánn-tō-huê-hú)--ah。Tsit个時tsūn,就有一陣囡仔tī墓邊排隊,等待主人家來分錢(pun tsînn),guán講tse是ioh墓粿。
  2. 挹禮就是雙手合掌tī胸前,頭殼小可ànn腰tàm頭,是比鞠躬(kiok-kiong)khah細ê禮儀。挹ê白話音是ioh,文言音是ip,海口腔(註一)讀文言音,內埔腔(註一)讀白話音,所以有「ioh-bōng-kué」kap「ip-bōo-ké」兩个腔口。
這裡有一段有趣的描述,作者很納悶,為何沒有經過「ioh」的階段,根據「百科全書」的紀錄:
【召集附近的牧童甚至是兒童,掃墓者出謎語要其回答,或者與其猜拳,如牧童獲勝,即可得到一枚“墓粿”,輸了就得離開,是謂“揖墓粿”。但演變至後,通常牧童會講“祝尊府添丁大發財”之類的吉祥話,掃墓者就會給一枚“墓粿”了。此風流行甚早,戰國時代孟子就有向掃墓者乞討食品的故事,而這習俗有佈施貧童,為先人累積冥福之意;另也是希望墓園附近的孩童不要惡作劇破壞墓園。早期泉漳、台灣盛行此俗,相鄰的墳墓都會儘量發放“墓粿”,以多者稱雄。 】
  1. 這個是一個美麗的錯誤,因為語音的關係,ioh的白話音,通俗的常用字是「猜測」的「」切音ik ->白音 ioh!導致「」字 ip ->白音 ioh的「揖墓粿」誤解成「臆墓粿」!實在令人啼笑皆非!反而『“祝尊府添丁大發財”之類的吉祥話』才是「揖」的原義!這個就是原po文的民俗「唱hia7」!
  2. 台日典紀錄:ioh 挹:舉例:挹墓粿:往て『墓粿』を貰わう。(去討墓粿)
  3. ip」 與 「ip」 同音而通假,「挹」是舀水的意思!所以這裡要用本字「」而不要用假借字「」以免混淆!古文的用法,揖通假挹(《王禹偁·竹樓記》遠吞山光,平江瀨。)而不是挹通假揖。

《說文》手著胷曰揖。《六書故》拱手上下左右之以相禮也。又《說文》攘也。◎按攘同讓。增韻,遜也。《詩詁》上手當曰厭,謂手厭於胷,引手當曰揖,下手曰拜。兩個重點:
  1. 「揖」,拱手在胸。與「拜」關聯。​ 「對人低頭拱手行禮」曰拜!
  2. 「揖」,「攘」本為補義複詞,也可當同義複詞。

唱喏

  1. 一面作揖,一面出聲致敬。元·張國賓·《合汗衫·第一折》:「(邦老做拜旦兒科云)​嫂嫂,我唱喏哩。」《西遊記·第五回》:「大聖歡喜謝恩,朝上唱喏而退。」
  2. 古代貴人駕車出行時,由差役前導,高聲喏喝,使人規避。明·周祈《名義考·卷六·人部·唱喏》:「貴者將出,唱使避己,故曰唱喏。」
釋義二,在此為狀聲詞,只有取音而不取義!這個音就是近代詞的「駕」!也就是「jia」音!

台日典記錄:

  1. tshiùnn-hiā[揖讓]雙手giâ到額頭ê敬禮。(両手を額の所まで上げて礼拝する)
  2. tshiùnn-jiā[揖讓]拱(kióng)手行禮。 (手を拱いて拝礼する。)
唱,「tshiunn3」無問題,是白讀音,文讀音是 「tshiong3」、「tshiang3」!「喏」切音有二「nia2」、「siok8」,白讀音也有二,「jia7」、「jia2」。 也有人寫「唱諾」,「諾」:《說文》譍也。《玉篇》答也。《正韻》應聲。 這個「jia」音從何而來,為何有「拱手」義呢。為什麼台日典的擬字是「揖讓」呢? 我想應該是由「讓,攘」的字音而來! jiang -> jia 音! 拱手為禮,謙讓示好!這也是之後的應辭「然」的由來!所以回歸「唱jia7」是拱手為禮,在祭祀神明或祖先時,是再敬禮,拱手再舉高至「額」(台語音 hiah8) 或「頭上」,放下,就是「拜」了! 有人說台語的日母j- ,白話音會變成影母h-,所以 hia7 是 jia7的變音!這也是一種可能!但「拱手拜」卻是共同的動作!所以「ioh 墓粿」取「」,「唱jia7」取「讓,攘」! 客語的說法類似,不過它卻將它導致「爺」的同音字,卻是錯的!

諾,喏

切音lok8,陽入轉音可以為 loo7, 也可以是lau7,再簡化成 la7. 就很接近 jia7。 這個音也接近「」,本義為燒,音 「jian5」, 又《玉篇》也,如是也。譍言也。《史記·張耳陳餘傳》此固趙國立名義不侵爲然諾者也。 釋意: ,表應答。《論語·陽貨》:「子曰:『!有是言也。』」《晏子春秋·內篇·雜下》:「公見其妻曰:『此子之內子邪?』晏子對曰:『!是也。』」 《說文》也。 所以,然,諾兩字為同義詞,中文有「重然諾」一詞。又音 愈(ju7)水(sui2)切,𠀤音𨗨(jui6/ui6/i6)。 應該也有j- 轉 s- 聲母,也就是,「si6」這個字!

韻母 ia, 分化 a, i

古人的口語應辭,嘆詞,常混用,一音轉調,就有不同的用義!「jia」 音,丟失聲母就是 「ia」, 中文應詞或嘆詞裏有「耶」「邪」音!「耶」:《玉篇》俗邪字。《正韻》語助。又疑辭。《戰國策·趙策三》:「十人而從一者,寧力不勝,智不若?」表示疑問語氣。相當於「呢」、「嗎」。注意到了嗎?「呢」韻母 「i」、「嗎」韻母「a」!著名的樂府詩「上邪」!「邪」是嘆詞,相當於現在的「啊」字,韻母也是「a」意思是「上天啊!我的老天啊!」

移位韻母 ai,hai

遺留在日語 はい

e韻母轉化

台語應語「好」的音是「henn3」,《甘字典》紀錄:henn3=hng3 ,應好的意思! 對應字是「欸、誒、𧫦、䚷」。《方言·第十》:欸、𧫦,然也。 「欸、誒」也是「唉」的異體字!不過中文字典,已將「誒ㄝˋ」當作「然」的應辭了:表示答應的意思。如:「!我在這裡。」其實,「𧫦」才有「齊」韻,才有「e」韻母!

番外篇:

jia7 的聲母音變,有s-, ts-, tsh-,
  1. ts-聲母,tsia,嗟:《玉篇》嗟歎也。《廣韻》咨也。《集韻》一曰痛惜也。
  2. tsia 台語的音是「這裏」的意思!等同中文的「在」,也是應辭之一!在,「tsai7」韻母ai, 是 ia的移位韻母!
tah, 台日典:(感嘆詞)也是應辭的一種!例句:∼, 提--去-oh;∼, 紙hō͘--你;∼, taⁿ來去。 這個也是「答」字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