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5月31日 星期五

懶坦入繡房

南音「孤栖悶」的首句:「孤栖悶,懶坦入繡房」! 閩南台語的「懶坦」,音「lan2-than2」,現今只留存在南音歌曲中,俗通行的用語是「懶屍」!這兩個詞,都值得論證其漢語源流!
懶屍 ->懶怠
台日典紀錄:lán-thán[懶坦]=[懶屍]。
網友 Oscar Lai 的論證:[懶屍]是[懶怠]的訛變音字!
Oscar Lai 懶 客話 白讀 nan53 文讀 lan53
懶懶 nan53 nan53 義同
但 寫作 懶屍 nan53 shi53 恐怕是 閩客語 共同的誤會
<客方言> 已考證 應作 懶怠
怠 古音 尸 或 司(書證
怠: 金文從「心」,「以」聲,亦有從「㠯」聲。小篆從「心」,「台」聲。「台」與「㠯」音義本同,參見「台」。「怠」的本義是懶惰、懈怠。「怠」也可表示疲倦、倦怠。如《文選.宋玉〈高唐賦〉》:「昔者先王嘗遊高唐,怠而晝寢。」《後漢書.張曹鄭列傳》:「(鄭)玄日夜尋誦,未嘗怠倦。」「以」有 i 聲,「㠯」有 s-聲!故,「台」的聲符,除了原有的tai聲外,還有 si聲!

書證有二:

  1. 《左氏春秋》:「甲午治兵」《公羊》作「祠兵」。治兵 = 祠兵。古時出兵作戰前所舉行的儀式。《公羊傳·莊公八年》:「出曰祠兵,入曰振旅,其禮一也。」”何休註:“禮,兵不徒使,故將出兵必祠於近郊,陳兵習戰,殺牲饗士卒。「治」有兩音,常見的「ㄓˋ」,不常見的「ㄔˊ」,就是反應「祠」ㄘ ˊ的同音字!
  2. :又《集韻》祥吏切,音寺si7。「嗣」古作「台」。《·舜典》舜讓于德,「弗嗣」。《今文尚書》作「不台」。
    考證:〔《集韻》祥吏切,音寺。古文嗣字。〕謹照原文古文嗣字改嗣古作台。〔《古文尚書》作弗台。〕謹照文選典引註古改今。弗改不。 故,「台」音符有 si音!

懶坦 ->懶惰

「懶lan2」的源字是「嬾」懈也。怠也。一曰:臥也。从女,賴聲。「【一曰:臥也】,這個音義,後來演化成than2字,對應「坦」字,就是現在的「癱」字。「癱」的第二義:躺坐。如:「走了半天的路,一回來,他整個人就在沙發上了。」「懶坦」,二字也有疊韻聯綿詞的味道!兩字互訓互義! 閩南台語也保留這個音義:nua7,「nua7 在土下(thoo5-kha),不做它事tai7-tsi3」!
這個詞,在粵語叫「躝癱」,「癱」字義就是「躺」!本義是指一個人身體有毛病,不能夠使用雙腿步行,而要於地上爬行(即粵語的「躝」),與癱瘓的病人同樣的慘。它的底層語意是跟潮閩語的「懶坦」一致的。「癱」在粵語有兩音,「taan1」的同音字有:「 」。發「taan2」的同音字有,「坦」,對應到潮閩語就是「懶坦」二字,只是潮閩語的「坦」念than2 上聲而已。這詞之後經由周潤發的《網中人》,由他飾演的「發哥」在劇中用作咒罵別人的口頭禪。而自此之後,這個俚語便變成香港普遍用作咒罵別人的粗俗詞語。廣東話的「死蘭彈」,本意是「毫無責任感的軟皮蛇」,就像官場中的孫公或林公公(諷刺港官員)那類人,這樣優美的雅言委語,竟被無知的庸才,棒打為「粗口」,悲情嗎?
而粵語的漢語考證,這詞是源自「闌單」,其他異寫有:「蘭單」,「闌彈」,「闌殫」,「蘭驒」等等!

語源有二:

  1. 「惰」即「憜」:嬾憜也。《說文》曰:不敬也。切音 to7, 白音 tuann7,這個音也是反應「」的「單」音符音!台語的「倒彈」叫「to3-tuann7」!也有呢能這個「單」是「殫」之假。「闌」一般除了解作門遮(即柵欄)外,亦有「」的意思,如「夜闌人靜」「意興闌珊」等。 「殫」解「盡」。兩字合起來,「闌殫」就是「殘盡」,引申為疲乏委頓,亦即「軟趴趴無力」。《史通》內有云︰「闌殫失力者矣」。 《近遊賊》有例句︰「駕闌單之疲牛,連搥索以為鞅。」晉 束晳 《近游賦》:“乘篳輅之偃蹇,駕蘭單之疲牛。” 唐 盧照鄰 《釋疾文》:“草木扶疏兮如此,余獨蘭驒兮不自勝。” 唐 蘇颋 《詠死兔》:“兔子死蘭彈,持來掛竹竿。” (註解:「闌珊」語源也是「闌單」,「單」反應「單于」,「蟬」的sian, san 音!這也是「闌單」的第二義:殘碎,細雨闌珊。(台語的零錢叫lan5-san),宋 陶穀 《清異錄·闌單帶迭垛衫》:“諺曰:‘闌單帶,疊垛衫,肥人也覺瘦岩岩。’闌單,破裂狀,疊垛,補衲蓋掩之多。”第三義:困懶:意興闌珊。)
  2. 天寶年間,兩京地區出現了這樣一則表現時政的童謠:“不怕上蘭單,唯愁答辯難。無錢求案典,生死任都官。”大意是說:不怕入獄鋃鐺,只愁理虧答辯難。新貧無錢求案吏,生死如何都隨官。以此可見世風日下。「鋃鐺」:鎖鏈之物,連累而重。引申為「困重不舉」的意思。 「闌單」的第三義:唐代的一種刑具。唐 張鷟 《朝野僉載》卷二:“每訊囚,必舖棘臥體,削竹籤指……遣仙人獻果、玉女登梯、犢子懸駒、驢兒拔橛、鳳凰曬翅、獮猴鑽火、上麥索、下闌單,人不聊生,囚皆乞死。” 「闌單」推測,可能是鐵鍊,鐵鎖等沈重之物,等同現今的「鋃鐺」,當作「困頓」義時,採「郎當」。《醒世恆言·卷二二·張淑兒巧智脫楊生》:「在山東兗州府碼頭上,各家的管家打開了銀包,兌了多少銅錢,放在皮箱裡頭,壓得那馬背郎當,擔夫ㄉㄨ ㄛ ˋ軟。」
台日典釋義lan5-than2:怠(懶)ける(namakeru) 、怠い(tarui)、懶惰(らんだ)。「怠,惰」的日語都是 だ,也就是ta(ㄉㄚ ),也是荔鏡記中的(坦,怛)的tan2,或than2音! 所以,推論,「懶惰」就是「懶坦」的語源!也是「闌單」的源流產物!

總結:

歌詞如果寫:「孤栖悶闌單入繡房」!這就是標準漢語的潮閩用字!

番外篇

  1. 栖,棲互為異體字!而「栖栖」另有「孤寂零落的樣子」。宋·范成大〈潺陵〉詩:「春草亦已瘦,栖栖晚花少。」寫「孤栖」比「孤棲」好!
  2. 唐 蘇颋 《詠死兔》:“兔子死蘭單,持來掛竹竿。” 這個「死蘭單」讓我想起台語的「死 gian7-gian7」! 台日典:giān-giān:軟siō-siō無力ê款式。「闌」的音符「柬」跟「簡」音同!聯綿詞,當成疊字詞用,「死闌闌」kan 演化成 kian->gian!另外台語講「kan-ta」
台日典寫「干乾」,kan-takan-ta[干乾](1) 只有,唯一。( kan-nā) (2) 純粹,純真,真正。
閩南語字典寫「干焦」,其實就是「簡單」,「單」字就是ta音!

2019年5月7日 星期二

唱喏

前言:

陈传笔在閩人閩語社團鋪文:「拜拜 過後,要燒金紙之前,家母說先 「唱hiā」才燒。諸位有沒有聽過?本字是什麼?
經由Bunapi Hokto 提供兩個資料,使的輪廓更為清晰!
  1. 百科全書紀錄: 揖墓粿 ,唱喏。
  2. 客語說法:唱喏
這裡有一個接近音的文字是「唱喏」,要解說這辭之前,先要來說唱作「揖墓粿」的閩南民俗,以及「」字義,然後接到「唱喏」來說明!

【台語世界/錄音】ioh墓粿

  1. 培墓ê順序是代先kā墓草khau掉,整理墓龜、piànn掃墓埕。Suà--落-來就是排牲醴、拜祖先,hōo祖先食一頓tshenn-tshau。等一睏久,祖先大概食飽--ah,主人家就放炮收牲醴,準備beh打道回府(tánn-tō-huê-hú)--ah。Tsit个時tsūn,就有一陣囡仔tī墓邊排隊,等待主人家來分錢(pun tsînn),guán講tse是ioh墓粿。
  2. 挹禮就是雙手合掌tī胸前,頭殼小可ànn腰tàm頭,是比鞠躬(kiok-kiong)khah細ê禮儀。挹ê白話音是ioh,文言音是ip,海口腔(註一)讀文言音,內埔腔(註一)讀白話音,所以有「ioh-bōng-kué」kap「ip-bōo-ké」兩个腔口。
這裡有一段有趣的描述,作者很納悶,為何沒有經過「ioh」的階段,根據「百科全書」的紀錄:
【召集附近的牧童甚至是兒童,掃墓者出謎語要其回答,或者與其猜拳,如牧童獲勝,即可得到一枚“墓粿”,輸了就得離開,是謂“揖墓粿”。但演變至後,通常牧童會講“祝尊府添丁大發財”之類的吉祥話,掃墓者就會給一枚“墓粿”了。此風流行甚早,戰國時代孟子就有向掃墓者乞討食品的故事,而這習俗有佈施貧童,為先人累積冥福之意;另也是希望墓園附近的孩童不要惡作劇破壞墓園。早期泉漳、台灣盛行此俗,相鄰的墳墓都會儘量發放“墓粿”,以多者稱雄。 】
  1. 這個是一個美麗的錯誤,因為語音的關係,ioh的白話音,通俗的常用字是「猜測」的「」切音ik ->白音 ioh!導致「」字 ip ->白音 ioh的「揖墓粿」誤解成「臆墓粿」!實在令人啼笑皆非!反而『“祝尊府添丁大發財”之類的吉祥話』才是「揖」的原義!這個就是原po文的民俗「唱hia7」!
  2. 台日典紀錄:ioh 挹:舉例:挹墓粿:往て『墓粿』を貰わう。(去討墓粿)
  3. ip」 與 「ip」 同音而通假,「挹」是舀水的意思!所以這裡要用本字「」而不要用假借字「」以免混淆!古文的用法,揖通假挹(《王禹偁·竹樓記》遠吞山光,平江瀨。)而不是挹通假揖。

《說文》手著胷曰揖。《六書故》拱手上下左右之以相禮也。又《說文》攘也。◎按攘同讓。增韻,遜也。《詩詁》上手當曰厭,謂手厭於胷,引手當曰揖,下手曰拜。兩個重點:
  1. 「揖」,拱手在胸。與「拜」關聯。​ 「對人低頭拱手行禮」曰拜!
  2. 「揖」,「攘」本為補義複詞,也可當同義複詞。

唱喏

  1. 一面作揖,一面出聲致敬。元·張國賓·《合汗衫·第一折》:「(邦老做拜旦兒科云)​嫂嫂,我唱喏哩。」《西遊記·第五回》:「大聖歡喜謝恩,朝上唱喏而退。」
  2. 古代貴人駕車出行時,由差役前導,高聲喏喝,使人規避。明·周祈《名義考·卷六·人部·唱喏》:「貴者將出,唱使避己,故曰唱喏。」
釋義二,在此為狀聲詞,只有取音而不取義!這個音就是近代詞的「駕」!也就是「jia」音!

台日典記錄:

  1. tshiùnn-hiā[揖讓]雙手giâ到額頭ê敬禮。(両手を額の所まで上げて礼拝する)
  2. tshiùnn-jiā[揖讓]拱(kióng)手行禮。 (手を拱いて拝礼する。)
唱,「tshiunn3」無問題,是白讀音,文讀音是 「tshiong3」、「tshiang3」!「喏」切音有二「nia2」、「siok8」,白讀音也有二,「jia7」、「jia2」。 也有人寫「唱諾」,「諾」:《說文》譍也。《玉篇》答也。《正韻》應聲。 這個「jia」音從何而來,為何有「拱手」義呢。為什麼台日典的擬字是「揖讓」呢? 我想應該是由「讓,攘」的字音而來! jiang -> jia 音! 拱手為禮,謙讓示好!這也是之後的應辭「然」的由來!所以回歸「唱jia7」是拱手為禮,在祭祀神明或祖先時,是再敬禮,拱手再舉高至「額」(台語音 hiah8) 或「頭上」,放下,就是「拜」了! 有人說台語的日母j- ,白話音會變成影母h-,所以 hia7 是 jia7的變音!這也是一種可能!但「拱手拜」卻是共同的動作!所以「ioh 墓粿」取「」,「唱jia7」取「讓,攘」! 客語的說法類似,不過它卻將它導致「爺」的同音字,卻是錯的!

諾,喏

切音lok8,陽入轉音可以為 loo7, 也可以是lau7,再簡化成 la7. 就很接近 jia7。 這個音也接近「」,本義為燒,音 「jian5」, 又《玉篇》也,如是也。譍言也。《史記·張耳陳餘傳》此固趙國立名義不侵爲然諾者也。 釋意: ,表應答。《論語·陽貨》:「子曰:『!有是言也。』」《晏子春秋·內篇·雜下》:「公見其妻曰:『此子之內子邪?』晏子對曰:『!是也。』」 《說文》也。 所以,然,諾兩字為同義詞,中文有「重然諾」一詞。又音 愈(ju7)水(sui2)切,𠀤音𨗨(jui6/ui6/i6)。 應該也有j- 轉 s- 聲母,也就是,「si6」這個字!

韻母 ia, 分化 a, i

古人的口語應辭,嘆詞,常混用,一音轉調,就有不同的用義!「jia」 音,丟失聲母就是 「ia」, 中文應詞或嘆詞裏有「耶」「邪」音!「耶」:《玉篇》俗邪字。《正韻》語助。又疑辭。《戰國策·趙策三》:「十人而從一者,寧力不勝,智不若?」表示疑問語氣。相當於「呢」、「嗎」。注意到了嗎?「呢」韻母 「i」、「嗎」韻母「a」!著名的樂府詩「上邪」!「邪」是嘆詞,相當於現在的「啊」字,韻母也是「a」意思是「上天啊!我的老天啊!」

移位韻母 ai,hai

遺留在日語 はい

e韻母轉化

台語應語「好」的音是「henn3」,《甘字典》紀錄:henn3=hng3 ,應好的意思! 對應字是「欸、誒、𧫦、䚷」。《方言·第十》:欸、𧫦,然也。 「欸、誒」也是「唉」的異體字!不過中文字典,已將「誒ㄝˋ」當作「然」的應辭了:表示答應的意思。如:「!我在這裡。」其實,「𧫦」才有「齊」韻,才有「e」韻母!

番外篇:

jia7 的聲母音變,有s-, ts-, tsh-,
  1. ts-聲母,tsia,嗟:《玉篇》嗟歎也。《廣韻》咨也。《集韻》一曰痛惜也。
  2. tsia 台語的音是「這裏」的意思!等同中文的「在」,也是應辭之一!在,「tsai7」韻母ai, 是 ia的移位韻母!
tah, 台日典:(感嘆詞)也是應辭的一種!例句:∼, 提--去-oh;∼, 紙hō͘--你;∼, taⁿ來去。 這個也是「答」字!

2019年5月5日 星期日

蹩躠為仁,踶跂為義,而天下始疑矣。

這是老子諷刺,刻意為「仁義」,不是真「仁義』! (違反老子「無為而治」的哲學思想,等同近代語「xx, xx,多少的罪惡假汝之名?」)
「䠥」通「蹩」:蹩,也。从足敝聲。一曰也。流傳至今只有「跛」義!「𨇨」同「躠」《玉篇》蹩躠,旋行貌,語意流傳至今!
蹩躠 有三義:
  1. 竭盡心力的樣子。《莊子·馬蹄》:「蹩躠為仁,踶跂為義,而天下始疑矣。」唐·成玄英·疏:「蹩躠,用力之貌。」
  2. 迴旋起舞的樣子。《文選·張衡·南都賦》:「翹遙遷延,蹩躠蹁躚。」唐·盧照鄰〈五悲文·悲人生〉:「鐘鼓玉帛,蹩躠蹁躚。」
  3. 行走不正常的樣子。宋·蘇舜欽〈悲二子聯句〉詩:「弱女痴蹩躠,文隨寒餓飢。」《聊齋志異·卷四·續黃粱》:「又顧斜日已墜,無可投止,不得已,參差蹩躠而行。」
第三義是其本義,第二義是延伸義,第一義是衍生義! 第三,第二義都遺留在閩南語中!

蹩ㄅㄧ ㄝ ˊ

蹩 phiat(入聲九屑音),故還有一個同音異形字「徶㣯」。 台日典 phiat :(3) 鴨ê行路形。 例句:(3) ∼ 腳;行路 ∼∼。(個人語感例句:你奈nai2(何)行kiann5路 ㄧphiat 一phiat(中文:你怎麼走路一跛一跛(一拐一拐)!)
蹩 ,(戲)飄「撇」(省詞)。的 phiat (4) 人生(siⁿ)做真 ∼;穿kah真 ∼;字真 ∼。

躠 ㄙㄚ ˋ

siat -> siet ->set ->seh8。就是後來的會意字「」,《正韻》旋倒。 跟《玉篇》蹩𨇨,旋行貌。是同義的! 台日典:沿物件ê周圍旋轉。街∼一lìn/liàn。
這詞是之後,婆娑,槃散,蹣跚闌珊等詞的來源! 台語的 「puann5」山過嶺,可以用「盤」字也可以用「」字。

陽入轉聲的例證。

《張衡·東都賦》䠥𨇨蹁躚。《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媥姺徶㣯。「䠥𨇨」、「徶㣯」是 phiat-siat 入聲字。「蹁躚」、「媥姺」phian-sian 陽聲字! 中文有「翩起舞」一詞。遺留在台語的音是「phian5」!
phian5 台日典:「」 (1) 行路身軀掠bōe在。 (2) 飛行機或魚傾斜前進。例句:(1) 酒醉teh ∼;∼ 對溝仔落去;∼ 過來 ∼ 過去。 (2) 飛行機 ∼--落來。

兩音三義

ㄑㄧˊ

  1. 多出的腳趾頭。《說文解字·足部》:「,足多指也。」《莊子·駢拇》:「故合者不為駢,而枝者不為。」
  2. 蟲爬行徐緩的樣子。《史記·卷一一○·匈奴列傳》:「跂行喙息蠕動之類,莫不就安利而辟危殆。」通「」。

ㄑㄧˋ

踮腳、提起腳跟。《詩經·衛風·河廣》:「誰謂宋遠,予望之。」《荀子·勸學》:「吾嘗而望矣,不如登高之博見也。」通「企」。
企,是象形字,人站在止(腳趾)上! 釋義:舉足腫也! 「企」,「跂」,「徛」三字同音!「徛」ki6:《說文》舉足以渡。這裡也有「舉足」,《廣韻》渠(ku5)綺(khi2)切,音技(ki6)。立也。故此三者,前二為同音假借,第三者,為近義通假! 台語音: khia7, 奇音符有khia7 音,可參照台語詞的私房錢叫「私奇sai-khia」;奇:餘數、零頭。《聊齋志異·卷四·狐諧》:「行年二十有,尚不能掇一芹。」。台語的「企鵝」叫「khia7-go5」也反應「企」、「徛」同音同義! 台語的木屐「柴屐」tsha5-kiah8」,所以「支」音符也是有 -ia的音! 台語的「蜈蚣」gia5-kang, 這裡的 「蜈」是訓讀! 正字應該是通」的‘「「」」,」的第一義,「足多指」!也可以是「多足」的意思,蜈蚣正是多足類爬蟲,又名百足蟲! gia5, 是 kia5的濁音化! 另外,台語還有三詞跟「」有關,發khi5音!

Khi5蜞

  1. be2-khi5 此時的khi5「蜞」的音符字「其」代!古也與「」字同為水蛭大者為「馬蜞 be2-khi5」,
  2. 那,水蛭就是「goo5-khi5蜈蜞」 此時的goo5 卻反映「蜈蚣」的「蜈」字!好玩吧!
  3. 另外一個是「nng2-khi5軟蜞」是「蛞蝓 kuah-ju5」。

khia5

台語音是「騎」字!很有趣的是它的台日典紀錄第四義: (4) Tāi-chì中途因故停止。(4) Tāi-tsì suah ∼--teh。 樸素的語意是「足舉著」未有著落!就如舉足企望,還看不到,盼不到要看到的人,物的意思!所以這個字應該是「企」字義而發近「跂」陽平音! 而「騎」的泉州腔音是 kha5,跟中文的「卡」字同!而「卡」有「關卡」的意思!又是象形字「不上不下」,近代字典的釋義:被夾住或堵塞而不能活動。如:「他被在兩部車中間,動彈不得。」中文的說法:「事情「卡」在那裡,無法解決!」,「卡關」也是近代詞彙!這中間有不可思議的巧合,讓人聯想翩翩!

卡,閘,插。

這字「卡」也真有趣味,切音是「tsap」! 《字彙補》從納切,音雜tsap。楚屬關隘地方設兵立塘,謂之守卡。 這是後造字,源字是「臿」衍生的「 牐 tspap」 《廣韻》下閉城門。 而這個字又是等同「」字, 《說文》:「開閉門也。从門,甲聲。」段玉裁注:「謂樞轉軋軋有聲。」 , 《正字通》字彙同。按今漕艘往來,石左右如門,設版瀦水,時啓閉以通舟,水門容一舟,銜尾貫行,門曰門,河曰河。設閘官司之 。因為有「甲」音符,遂又有kap(白音kah)音!於是「卡」有kha3音!

踶 te7, te5

《說文》躗也。《玉篇》蹋也。,躗,也是會意字,衛足,舉足預踢狀的防衛姿勢!故,也是舉足的意思!「踶 」《集韻》《韻會》𠀤田(tian5)黎(le5)切,音題(te5)。或作踶,獸足也。蹏:《說文》足也。也是現在中文的「蹄」字! 《釋名》蹄,也。《羣經音辨》獸足也。 台語說「腳te5/tue5」!台日典紀錄,tue5 蹄:(1) 動物ê腳蹄。 (2) 腳手等ê底。(1) 馬~。鴨母~; (2)手~。
中文的「踟躕」,台語的「ti5-tu5」->「tiu5-tu5躊躇」徘徊不前,就是「踶」的「舉足」義的聯綿詞! 台語的「ti-ti-tu5-tu5躊躊躇躇」,或「ti-ti-tu-tu」等同中文的「支支吾吾」這些的語境都是「踶」字義衍生而來!

邊度

前言

粵語的「住哪裡」叫「邊度 pin55-tou22」!很難理解吧!如何跟台語的「to2」:「你住to2-ui7?」,「tau7 兜」:「您兜住toh?」互相參照?

邊 ㄅㄧㄢ

按照粵語正典的稽考,「邊」是「」字,「度」是「」字! 本來我以為「邊度」是一個省略疑問詞的問句,也就是「」,「度」都是指方位,住所的意思! 、《萌典》「邊」表方位。相當於「裡」、「內」、「中」等字。
  1. 唐·高適〈信安王幕府詩〉:「大漠風沙裡,長城雨雪。」
  2. 宋·楊萬里〈新青讀樊川〉詩:「九千刻裡春長雨,萬點紅花又空。」
然後將「邊」訓詁為疑問詞,故有「邊位,邊個,邊人」等詞。

焉 ㄧㄢ,ian

焉,可以為疑問代名詞!  本義是焉鳥,黃色。《康熙字典》又《玉篇》也,也。《廣韻》也。《詩·衞風》焉得諼草。言樹之背。 故,ian 的變音就是 「an」, 也就是中文「」當疑問代名詞, 釋意:何處、那裡。用於文言文。如:「而今安在?」《史記·卷七·項羽本紀》:「項王曰:『沛公安在?』 「安」,的同安,泉州腔是 uann!安,也是「如何」的意思, 台語的「如何」,叫「an2-tsuann2」有聯綿複詞變音的味道!當然 tuann2 是「」字,但這個也是口語音字。字典釋意:語辭也, 揚州人讀爭上聲,吳人讀尊上聲,金陵人讀津上聲,河南人讀如樝。各從鄕音而分也。 這也是粵語「點」的正字! 台語音接近河南口音的tsa音,中文寫「咋」!另一個變音是 「in」,也就是粵語「邊pin」的韻母音!

道ㄉㄠˋ

這個音,粵語跟「度tou22」同音!釋意之一: 古代行政區域名稱,唐太宗貞觀時代分天下為十,後增為十五,相當於現在的省。 他這個思路跟台語tau7擬字「」,是一樣的! 《廣韻》天子所宮曰。《周禮·地官·小司徒》四縣爲。 又諸侯子弟封邑亦曰。 又卿大夫食采之邑亦曰。 因五胡亂華,過江逃難至南方多為貴族,因此口語遺留下來! 都的切音「too」跟粵語是一樣的!「道」有 -au ㄠ音嗎? 現代音是 ㄉㄠˋ,確實是有的!那古音呢? 來看《詩經》〈鄘風.墻有茨〉 墻有茨,不可也。 中冓之言,不可也。 所可道也,言之也。 這三個押韻字,「掃」的白音sau3, 有-au音! 醜, tshiu2,白音可念 tshau3。台語講一個人「tahau3面」,中文講「臭著一個面孔」! 台語講一個人真「tahau3老」,這個就不能說「臭老」,而是「醜老」!所以合理推測「道」可已有 tau7音! 這樣,就跟台語的「tau」連結起來了!

兜ㄉㄡ

台語的「tau」以「兜」字假借。 -au, -oo 是屬同組音變!故「」字是候選字之一。

宅 ㄓㄞˊ tik8/tok8

黃銘先生提示,「宅」才是台語的「tau」字!來看釋義: 《說文》宅,所托也。《爾雅·釋言》居也。《疏》謂居處也 。字義是沒問題的!那麼字音呢? 入聲ok, ak,的舒聲字就是 -oo, -au. 前者是 too, 後者是tau, 分別對應粵語,閩語的「住家」義! 神奇吧! 另一個可能的候選字「屋」念 ok, 或 渥 ak!可知 o,a 有文白對應關係! 粵語的「宅tsak」元音是 a音的! 宅的切音 tok8,與「度tok8」同音,故字典記錄: 《集韻》或作。 如何!是不是又繞回粵語「邊度」的「度」!度有二個切音,一個是tok8, 一個就是 too7! 也就是粵語的「度tou22」!連音值都相同!

to2/toa2(泉), toh8 /tah8

台語講「你to2/toa2, toh8 位人?」,簡化「to2/toa2, toh8 位?」或「你to2/toa2, toh8 ?」 看起來這也是跟粵語的「邊」字一樣,初看是一個疑問代名詞!當然如果是看成是「位所」名詞(疑問詞省略)也未嘗不可! 那如果是疑問代名詞的話,那又是哪一個漢字呢?toh8/tah8,兩個互為腔口差,故應以泉州腔口音toa2來稽考!很湊巧的這個音跟台語的「住」toa3,只差一個音調,一個高降音, 一個低降音! 台日典的擬字是中文的疑問詞「」,釋義: 曷也,奚也,孰也,詰詞也。 它的元音可以是 o, a, e等!「何」有一個音念 oa5,可能也是這樣的分化音!台語的「無奈何」,叫「bo5-ta7-oa5」,那麼「奈何」的縮音就是 toa! 這個「」就是「」,「那」就是「」 ( 又《玉篇》何也。《左傳•宣二年》棄甲則那。) ,所以「那何」還是「何」!音就是縮音的 toa音!然後再分化成 to2, toh8, tah8等音!

台日典記錄:

  1. tó[何]何處;何方。 ~落;~位;beh~去;tùi~來?
  2. to̍h[何] ([tó落]ê略)何處。 伊tòa ~?beh去~?
作者認為 toh8是 to2-loh8 的縮音! 這裡很有趣的是日語的「何處」發音是どこ doko,黃銘先生認為日語的讀音有將漢字拆成兩音的變化! to2 或 toh(k) -> toko,其實就是「」或「」字。
to2 <-toh8 是連續變調的音差,其實應該是同一個字!